为您推荐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带来产业技术路线革命性变化和商业模式突破性创新,行业应[...]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新业务场景持续涌现,所带来的安全威胁不断升级,比如无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战略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对网络安全技术和防护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纵观网络安全行业的发展史,可以发现这同时也是一部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史。网络安全技术既是网络攻击者打造进攻武器的原料,也是网络防护者构建牢固防线的基石。山石网科新技术研究院立足于网络安全行业的最新态势,深入洞察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脉络,针对2022年最有价值的十大安全技术进行了盘点、分析和展望。
一、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支撑网络安全防护
通用人工智能或强人工智能虽然距离人们的期待还相距甚远,但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领域大放异彩。在网络安全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早已经深入渗透到网络安全防护的方方面面。比如,采用PCA主成分分析自动识别API用途特征发现零日漏洞;采用循环神经网络识别二进制程序漏洞;采用图聚类模型实现基于DGA域名生成算法的僵尸主机检测;采用多层感知器实现网络流量的异常检测等等。
山石网科新技术研究院观点:
二、网络安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加强
对网络风险进行自动化的预测、识别、响应、处置,都需要以网络安全大数据作为基础。另外,从算法和模型角度,无论是传统数据挖掘,还是先进的深度神经网络,也需要网络安全大数据作为分析的起点和前提。网络安全领域的大数据不同于普通大数据,它的获取渠道、获取难度、数据关注维度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山石网科新技术研究院观点:
三、零信任网络访问技术重塑网络安全体系架构
Forrester 的首席分析师John Kindervag 于2010 年首次提出了“零信任网络”的概念。零信任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理念,它对网络安全进行了范式上的颠覆,打破了网络边界的概念,引导网络安全体系架构从网络中心化向身份中心化的转变,实现对用户、设备和应用的全面、动态、智能访问控制,建立应用层面的安全防护体系。2019 年9 月,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意见中,明确将“零信任安全”列入网络安全亟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以奇安信、山石网科为代表的一批安全厂商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零信任产品和解决方案。
山石网科新技术研究院观点:
四、终端安全检测与响应技术迅速发展
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已经变得更有针对性、隐蔽性和持久性,终端威胁检测与响应(EDR)技术的出现为新型安全威胁的检测和与防护提供了新思路。EDR 在面对未知威胁攻击、0day 漏洞攻击和APT 攻击等所表现出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已经成为网络空间整体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Gartner 在2013 年首次提出终端威胁检测与响应的概念之后,立即引起了安全界的广泛关注,之后在2016 年到2019 年连续进入 Gartner 的 10 大技术之列。
山石网科新技术研究院观点:
五、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机遇挑战并存
攻击者在实施网络攻击时,常采用各种技术手段隐藏自己以对抗追踪,如采用虚假IP 地址、网络跳板、僵尸网络、匿名网络等技术。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技术能够有效应对攻击者的隐藏手段,定位真实的攻击源头,以便及时阻断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溯源无论是从政府角度,还是商业用户角度,都有着迫切的需求,市场潜在空间难以估量。
然而,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包括存储开销、计算开销和网络带宽开销过大,直接影响了工程实用性;传统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设计缺乏对网络攻击追踪溯源的支持,导致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技术的设计存在较多的局限,如通过数据包标记路径信息可能会对数据包分片功能造成影响等;大部分现有溯源技术过于依赖网络基础设备的支持,导致难以落地应用。
山石网科新技术研究院观点:
六、攻击行为模拟技术有望得到广泛重视
攻击行为模拟(Adversary Emulation)不等同于红队、渗透测试、漏洞扫描,攻击行为模拟根据特定攻击的网络威胁情报以及模拟他们如何实施攻击的过程,进而评估某一技术领域的安全性。可用于衡量企业(或其他组织)在全生命周期中应对MITRE ATT&CK模型中所有威胁的检测能力和防御能力,这对企业提高安全产品能力和安全服务能力具有很高的价值。
山石网科新技术研究院观点:
七、主动防御技术任重道远
随着网络攻击呈现攻击自动化、智能化、高强度、多类攻击技术组合、隐秘程度高的特点,当前的网络攻防态势极端不对称,表现在攻防成本的不对称、攻防技术不对称、攻防时间与空间不对称。传统网络安全防御主要采用入侵检测/ 防御系统、防病毒网关和防火墙等被动安全防御系统和技术对网络事件、流量和行为等进行检测和控制,并通过打补丁、软件升级等方式减少可能存在的软硬件漏洞。通常是在攻击发生以后通过分析网络攻击、蠕虫和病毒等威胁行为特征,并辅以蜜罐、沙箱等手段捕捉攻击行为,形成威胁模式规则库,后期基于已有规则进行威胁行为识别和检测;通过禁止网络恶意行为和非法操作来阻碍攻击过程,降低攻击影响,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是,这些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漏洞,也不能应对基于未知的可利用漏洞和后门的威胁,是一种滞后的防御手段,其自身固有的缺陷也制约了其在网络安全防护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网络主动防御技术是相对于传统被动防御技术提出的,强调系统能够在攻击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不为防御者所知的情况下实施主动的、前摄的防御部署,从而有效抵御和应对攻击对系统的破坏,提升系统在面临攻击时的生存性和弹性。主动防御技术通过构建安全的系统架构或运行方式,增大攻击难度,降低攻击成功率,从而对攻击行为进行有效遏制,实现系统的安全。典型的主动防御技术,有入侵容忍、动目标防御和拟态安全防御等。
山石网科新技术研究院观点:
八、云访问安全代理技术在万物上云时代大有可为
云计算引领了IT 产业的变革,无论是大型的企业和政府部门,还是小型的公司乃至个人,都不可避免受到云计算浪潮的影响。传统的信息系统消耗大量的软硬件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系统迁移至云上,不再建设数据中心等IT基础设施。尤其是对于初创的企业,这将节省大量成本。但是,将业务系统迁移至云上,将数据交给不可信的第三方云平台保管,导致用户失去对数据的安全控制权。
云访问安全代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旨在解决用户使用云计算服务时的安全问题。它能够针对不同用户业务系统以及不同的云计算平台,实施定制化的安全策略,发现并防范非授权行为,从而对云服务进行安全风险监测,保证用户使用云计算服务时的安全,进而推动云计算的发展。
山石网科新技术研究院观点:
九、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事关国家安全
在新基建浪潮下,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互联网安全受到更多关注。工业互联网发展提速,也面临着传统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在复杂环境下捉襟见肘的问题。2020年5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我国34%的联网工业设备存在高危漏洞,仅在2019年上半年嗅探事件就高达5151万起。指导意见指出,目前工业网络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还是空白,技术上尚无法有效防护工业数据安全,进而导致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滞后于工业融合发展进程。
山石网科新技术研究院观点:
十、物联网安全技术、车联网安全技术伴随新型场景蓬勃发展
物联网设备数量的激增是未来的趋势。根据最近的预测,物联网设备将按市场需求呈指数级增长,2030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达到1250亿。海量物联网设备的使用和其应用技术的普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其在服务、技术、设备和协议(如无线、有线、卫星、蜂窝和蓝牙等)上的异构性使得物联网的管理愈加复杂。由于很多智能设备的生产供应商都是不具备网络安全专业知识的传统家用电器制造商,因此很多设备先天存在漏洞。攻击者利用有漏洞的设备接入目标网络,潜伏伺机发起攻击,从而导致目标网络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
车也是物的一种,理论上车联网也可以算作物联网,但是汽车行业的市场体量巨大、汽车安全关乎人命,把车联网作为一个单独领域来讨论也是合乎情理。不过,物联网和车联网面临的安全挑战在技术层面没有严格的界限。
山石网科新技术研究院观点:
展望
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网络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给网络安全厂商带来更多的增长点和市场切入点。但是,网络安全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日益提高,给网络安全厂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网络安全厂商既要“吃着碗里的”,还要“顾着锅里的”,更要“盼着地里的”,把过去的技术积累、正在开展的技术攻关、未来的技术战略布局协调好、统筹好、执行好。
© 2010 – 2023 山石网科,保留一切权利。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备案编号1101051794 京ICP备09083327号-1 https://beian.miit.gov.cn/